五大核心因素如何影响铸造件精度?全面解析[热芯盒制芯自动化]
导语: 在铸造生产过程中,铸件的尺寸精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然而,其精密度往往受到一个复杂系统的多种因素制约。本文将系统性地解析影响铸造精度的五大核心要素,帮助您从源头把控质量。
一、产品设计与材质特性
1、铸件结构设计:
壁厚影响:铸件壁厚越大,其收缩率通常也越大;反之,薄壁部分的收缩率则相对较小。
收缩类型:在无结构阻碍的情况下,铸件呈现“自由收缩”;而当受到模具或型芯的机械阻碍时,则发生“阻碍收缩”,后者在数值上通常小于前者。
2、铸造材料成分:
碳元素关键作用:材料中的含碳量是影响收缩行为的重要参数。一般而言,含碳量越高,其线收缩率越小;含碳量越低,则线收缩率越大。
收缩率计算:铸造收缩率K可通过公式 K=(LM-LJ)/LJ×100% 计算。其中,LM为型腔尺寸,LJ为铸件实际尺寸。K值是一个综合变量,主要受蜡模(K1)、铸件结构(K2)、合金种类(K3)及浇注温度(K4)四大因素影响。
二、模具与工艺控制
1、模具制作工艺:
射蜡参数:在射蜡温度、射蜡压力和保压时间这三个关键工艺参数中,射蜡温度对熔模(蜡模)的最终尺寸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射蜡压力。保压时间在确保蜡模成型后,对尺寸的影响则相对有限。
蜡料特性:蜡模材料本身的线收缩率大约在0.9%至1.1%之间。
后续收缩与各向异性:值得注意的是,蜡模在脱模后的存放过程中会产生约占总收缩量10%的二次收缩,通常在存放12小时后尺寸才趋于稳定。此外,蜡模在径向(厚度方向)的收缩率仅为长度方向的30%-40%,并且射蜡温度对自由收缩率的影响远大于对受阻收缩率的影响。
2、后段工序影响:
制壳材料:目前广泛采用的制壳材料(如锆英砂、锆英粉等),由于其热膨胀系数极小(约4.6×10⁻⁶/℃),在计算收缩率时,其带来的尺寸变化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型壳焙烧:同理,型壳在高达1150℃的焙烧温度下,其膨胀率也非常小(约0.053%),此项影响同样可忽略。
浇注温度:浇注温度是后段工艺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原则是:浇注温度越高,铸件收缩率越大;浇注温度越低,收缩率则越小。因此,设定一个适中的浇注温度是控制精度的关键。
无锡朗世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LIONSTECH)是由一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和销售精英组成的专业制造热芯机、壳芯机、冷芯机、多工位造型线、壳型机、重力铸造机以及机器人铸造造型应用的机械制造公司;现有加工中心4台及金加工设备等。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LIONSTECH在设备的结构和自动化控制方面不断优化,生产各种配置的射芯设备供客户选择,同时LIONSTECH积极研制开发特殊功能机型,满足特殊规格和特殊工艺制芯要求的制芯。


当前位置: